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認為 中國已經由參加者變為參與者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中國進入資本輸出時代
  來源:央視財經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今天在北京召開,會議將對今年經濟形勢作出總結,對明年經濟工作進行定調,並對明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作出部署。這也是“新常態”思路提出後,召開的首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未來經濟政策和改革思路如何闡述和部署,意義重大。如何評價當前中國的國際貿易格局,如何挖掘未來的貿易商機,我們財經頻道特別專訪了商務部部長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請他為我們解讀,在紛繁複雜的國際貿易環境中,中國如何下好這盤棋。】
  中韓中澳自貿區談判成功 中國參與國際經濟貿易態度越發積極
  12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是我國積极參与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爭取全球經濟治理制度性權利的重要平臺,我們不能當旁觀者、跟隨者,而是要做參與者、引領者。這樣的表述顯示了中國對自身經濟實力的信任。
  而在實踐中,與總書記的強調遙相呼應的是上海自貿區的實驗成功,中韓中澳自貿區談判成功和今年APEC北京峰會上發佈的《亞太自貿區北京路線圖》。一系列的動作顯示出,中國正在以更積極的態度參與國際經濟貿易規則的制定。
  上海自貿區實驗成功
  而與此同時,由美國參與制定的跨太平洋伙伴關係計劃,即TPP計劃也在積極推進,美國全方位主導TPP談判,中國大陸至今沒有被邀請參與TPP談判。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協定和貿易區層出不窮,甚至有人開始質疑,曾經的國際貿易霸主“WTO”已經面臨“邊緣化”趨勢。在日益紛繁複雜的國際經貿關係中,中國的態度正在越來越受到關註。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首先我本人,我不認為有些發達國家所主導的,或者發達國家之間所建立的,正在談的自貿協定對中國是一種排除,我想大家都很清楚中國這個體量,如果說你想形成任何新的投資貿易的規則,沒有中國的參與,事實上是不可能形成全球化的,一種全球普遍的規則。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現在全球,無論是在區域安排,還是雙邊安排,還是在多邊國家之下,任何投資和貿易活動沒有中國的參與都是不完整的。因為不僅中國本身自己的體量和規模占到全球貨物貿易的12%,更主要的是與中國相似的一批新興國家,他們整個代表的全球貿易和投資的格局引起了巨大的變化,就這點而言中國無疑是起一個引領作用。
  記者馬洪濤:在您看來,中國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過去我們經常講加入什麼,參加什麼,現在我們都說參與。
  記者馬洪濤:這一字之差有什麼內涵上的區別?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過去是別人制定好規則,談我們應該怎麼去服從這些規則、適應這些規則,從而去加入。現在是我們在一起商量。
  記者馬洪濤:參與制定規則。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參與制定規則。這就完全說明瞭這幾十年中國的變化和我們在國際貿易和投資規則的重構當中,所扮演的角色。
  從規則的參加者到規則的參與者,一字之差顯示了中國在對外經濟交往中地位的變化。而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中國與鄰近國家的雙邊協定也飛速發展。2012年5月中韓自貿區談判正式啟動,旨在為兩國貨物貿易提供製度保障,拓展電子商務、節能環保、金融服務等新興戰略服務領域的合作。
  從貿易數據上看,中國已經成為韓國最大貿易伙伴國、最大出口對象國和最大進口來源國,韓國也已經成為中國第一大進口來源國和最重要投資來源國之一。
  在這樣的背景下,談判進展迅速,2014年11月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韓國總統樸槿惠在北京舉行會晤,雙方共同確認中韓自貿區結束實質性談判。就在中韓談判順利結束後的一個星期,2014年11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和澳大利亞總理托尼·阿博特共同宣佈“實質性結束中澳自貿協定談判”。201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澳大利亞將簽署《中澳自貿區協定》,未來五年,澳大利亞給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部分貨物進口零關稅,兩國給予對方最惠國待遇。澳大利亞乳製品、牛肉、海鮮、羊毛等製品和煤、銅、鎳等礦產將以低價格大舉銷售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機電產品、工業製成品等也以零關稅銷售到澳大利亞。
  記者馬洪濤:中韓自貿區和中澳自貿區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達成了這樣一個決定。進展速度之快超出了事先所有人的預料,大家沒有想到這麼多年都在推進但沒有太明顯進展的兩個自貿區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達成協議,怎麼做到的?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首先韓國是全球第14大經濟體,和中國的貿易,中韓貿易將近3000億美元,這是一個很大的量,而且猛一看中韓之間產品上有很大的同質性,比如說電子產品,但是打開結構會看到它實際上有很強的互補性。所以說中國有很多的產品從韓國的進口是用於中國本身的消費和之外的,有一部分是用於中國產品的出口,可以看出全球價值鏈的組合來。另一方面,韓國也有它自己在產業利益當中的挑戰。比如說農業問題,但是在雙方領導人的推動之下,我們秉承著要達成,利益大致平衡的高水平的自貿協定,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完成了這個談判。應當說到目前高水平3000億美元來說,猛一看有很高的同質性競爭來說,我們初期,加上一段的降稅期,到最後達到91%-92%的完全產品自由化,在貿易領域,這對中韓來說確實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自由化的程度。
  中韓自貿區建成後,未來兩國將在貿易領域將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而在中澳自貿區的協定內容中,澳大利亞的所有產品關稅對我國將全部將為零。我國自澳大利亞進口總額的85.4%也將實現零關稅。屆時,牛羊肉、乳製品、葡萄酒、海鮮等產品會不斷補充我國市場。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中澳)這場談判已經十年了,實際上到2009年之後基本上陷入停頓,它重啟是2013年年初。經過金融危機之後,雙方在與談判之初比,都變得比較冷靜,這當中我們都經過了金融危機和之後的金融危機引起的,經濟危機的洗禮和考驗,對於中澳之間相互經濟的互補性和共同發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如果沒有中國這樣的市場和需求,這些資源和能源的出路在什麼地方。回過頭,如果沒有中國這樣的市場,澳大利亞的服務業怎麼發展。反過來對我們來說,我們也確確實實無論在人均來說,也是在能源和資源方面平均比較低的國家。所以我們都回到了比較現實的立場上來,這就使我們彼此作出了很好的安排。
  中澳自貿區協定談判的順利不僅極大促進了中澳兩國的自由貿易,對於中國還有著一個特殊的意義。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澳大利亞的經濟制度和它的法律法規的安排,幾乎和歐盟是沒有什麼區別的。假如說中國能夠和澳大利亞達成一個高水平的,涉及幾乎所有目前自貿協定談判的各種議題,包括邊境上和邊境後的議題,也包括我們稱作為21世紀新議題,它的意義在於什麼呢?中國有能力也有自信,全面地參與全球無論是多邊還是諸邊的高標準的自貿協定談判。
  記者馬洪濤:這正是我想問的一個問題。在經歷了中韓和中澳自貿區的談判之後,因為它超出了人們想象,它的速度之快,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否意味著過去很多我們連想都不敢想的中美之間的談判、中國和歐洲主要經濟體的自貿區的建設速度,也會超出我們之前的想象。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實際上我們是一個整體的、合理的,有整個開放佈局當中全面的安排。我們看到的是中韓和中澳,為什麼十年磨一劍,好像最近就加快,有的看來差異性如此之大,而且能夠達成雙方業界高度評價的自貿協定,這些都是中國對外開放新格局當中的一個一個的棋子。它實際上是全局當中的一個整體的構架。
  2013年9月29日,位於上海浦東新區臨港滴水湖畔的上海自由貿易區正式掛牌成立,簡稱上海自貿區。自貿區總面積28.78平方公里,涵蓋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這個近30平方公里的自由貿易區,成立之初就成為中國經濟改革新的試驗田。
  上海自貿區成中國經濟改革實驗田 “一路一帶”經濟戰略構想獲關註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上海自貿區如果講和中韓、中澳雖然都叫自貿區,但是上海自貿區是單方給惠的,不是通過約定、條約或者協議的形式相互給惠,上海自貿區是中國自主開放的一個試驗田。通過人大對外資三法的豁免,三年內上海市自己可以制定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
  記者馬洪濤:但我們不明白的是,在全球下這樣一盤大棋的時候,為什麼還要下上一步上海自貿區這個棋,這個棋子在整個棋局中的作用是什麼?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在進一步擴大開放當中的壓力測試的試驗。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告訴我們,長期以來,我國經濟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尤其是對外貿易,30年來平均保持17%的速度遞增即便是在金融危機階段,也保持在21%的高速增長。在經濟高速增長放緩以後,我們的管理體制能不能適應?這就是上海自貿區要作為試驗田要接受考驗的地方。
  記者馬洪濤:經過這一年上海自貿區的運轉在你看來,我們是經受得起這樣的挑戰和考驗的。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是的。因為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的時候,坦率地說我們改革開放,尤其我們自己改革的迴旋餘地是很大的,可以說我們舉出一項措施來,就能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就像總書記講的,好吃的肉都吃完了,剩下的都是硬啃的骨頭,像這些硬啃的骨頭當中,我們要進一步擴大開放,建設法制化的營商環境,激發企業的創新能力,建設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首先政府職能的轉變,各種管理體制的改革,比如說大家可以看到新政府伊始,抓的就是政府職能的轉變和審批事權的下放。
  在把上海自貿區作為中國新經濟試驗區不斷打磨,修正之外,亞太自貿區實質進程的推進,更是關係到中國經濟如何走出去的重大舉措。2014年11月11日,在中國舉辦的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併在會場講話彙總表示啟動亞太自由貿易區進程。這在高虎城看來是具有歷史標誌性意義的事件。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習主席在發言中講,把它稱作亞太自貿區北京路線圖是一個歷史性的、標誌性的事件。這充分地說明,對這個地區來說,最後形成一個大的自由貿易區的重要性。11月份的非正式領導人會議,這項最重要的協議在領導人充分審議之後得到了批准,就開啟了由當時的孵化器,9年之後就有實際行動的起步,也就是說它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認為此次會議重要,是和APEC的發展歷程有直接關係的。1989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成立,中國在1991年正式加入會議。1993年正式改名為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簡稱APEC。中國在9年前提出亞太經合組織應當成為亞太自貿區的孵化器,但由於由於全球經濟危機等因素,這一概念一直沒有細化,直到今年5月終於有了新的突破。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今年5月份青島貿易部長會上,中方率先提出制定亞太自貿區的路線圖,我們不能再不停地孵化,現在足以。經過金融危機和金融危機之後,亞太地區風起雲涌的自貿協定的談判,而且不斷在用高標準邁入,我們完全具備了整合目前自貿協定談判當中最核心的一些條款,從而為亞太自貿區由一個孵化器,演變成一個實際行動的條件。
  此次會議中北京路線圖的制定,不僅解決了自貿區遲遲沒有實質工作進展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制定了接下來亞太自貿區工作的方向和內容。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北京路線圖在中國這個東道主,也是主要的倡議方,應該說順應了亞太整個區域貿易自由和貿易投資自由化的大趨勢,應該說打上了深深的中國的印跡,接下來我們還會和亞太經合組織成員一道朝著這個方向共同努力,爭取一步一步的,扎扎實實地推進亞太自貿區的建設,使當年亞太經合組織成立的初衷和對亞太自貿區這種憧憬能夠從北京出發變成現實。
  在推動亞太自貿區的同時,我國也同時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為“一路一帶”的經濟戰略構想,這一舉措剛一提出就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註和沿線國家的熱烈反應。這讓不少外媒驚呼這一戰略酷似二戰時的“馬歇爾計劃”。
  記者馬洪濤:現在有很多外界評論把中國的、亞洲的基礎設施銀行和絲路基金,跟當年美國在歐洲進行的復興歐洲的“馬歇爾計劃”相提並論,你覺得這兩者之間有可比性嗎?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我覺得這兩者沒有任何可比性。我們講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實際上,應當說是對整個全球金融治理結構的一個補充。亞洲和“一帶一路”國家,絕大部分對基礎設施的需求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實際上亞投行是個開放的體系,不僅在域內,現在有20多個國家已經作為創始國,而且現在域外的一些國家,包括一些發達國家也都在和我們商談,它是一個開放的體系。我並不認為這是一個像當年馬歇爾計劃是一種援助計劃,我認為更多是合作、共贏,是帶有優勢互補和共同求發展、求繁榮,而不是帶有中國去主導,中國去設立一個金融機構和哪個金融機構,去形成一種競爭關係,我認為不是這樣一種關係。
  記者馬洪濤:現在絲路基金和亞洲基礎設施銀行,也可能會讓中國和沿線所有國家都受益。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因為從亞投行創始國的積极參与,以及全球對他的關註,以及沿線國家對亞投行的高度支持和認可,以及習主席在APEC非正式領導人會議上宣佈中國建立絲路基金的反應來看,我認為回應了“一帶一路”迫切發展當中的需求。到現在65個國家當中50多個國家明確的提出要和中國建立制度性的安排,共建“一帶一路”。我們打開看這些國家有的是屬於能源資源富集的國家,有的屬於市場非常廣闊,有的是屬於亟待建設基礎設施,它有很大的資源和潛力,但它缺乏基礎設施的建設,比如說公路、鐵路、航空、通訊等等。那麼這些它一個最大的特點是什麼呢?就是它的互補性和差異性非常大。而在這當中中國一方面由於我們的優勢,另一方面也有我們的和其他方面互補需要一起共同發展的領域,所以“一帶一路”,我認為是引領中國同沿線國家長期發展的一個戰略構想。
  從亞太自貿區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在對外經濟貿易中無論是從話語權還是從影響力上都越來越不容忽視。而這也無疑會在對外經濟競爭與合作中更好地保證中國的利益。但隨著各個經濟體的互相影響越來越深入,我們也同樣會更多地面臨國際經濟環境的挑戰,國際經濟複蘇緩慢,中國究竟在國際經貿中如何設計自己的定位,中國在對外經貿中新的亮點究竟在哪裡?
  商業部部長高虎城:世界對中國產品的認可速度超乎我想象
  海關總署12月8日公佈最新數據顯示,11月我國出口同比增長4.7%,進口同比下降6.7%,均創下今年3月以來新低。其中,出口增速較上月11.6%的增速大幅回落,而進口增速則是由正轉負。離2014年結束只剩下一個月時間,而從前11個月數據來看,今年完成7.5%的進出口目標已無可能。回顧過去兩年,2013年,我國對外貨物貿易突破4萬億美元大關,超過美國居於世界第一位,但7.6%的增速仍然低於8%這個增長目標。而在2012年,全年外貿增速僅為6.2%,也遠低於當年初確定的10%目標。連續三年無法完成外貿目標,這也顯示出,國際經濟形勢依然嚴峻,中國外貿形勢並不樂觀。
  記者馬洪濤:你估計在經過這盤棋之後,一系列的自貿區建設,包括中國的上海自貿區實現我們想要的改革的效果,經過了這樣一輪改革和開放之後,中國的外貿出口將來面臨的局面是怎樣的?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實際上下一步中國的對外貿易出口會有一個質的變化。過去一講外貿出口,很多想到是商品的出口,實際上中國已經到了資本輸出的時代,中國的對外投資將和中國對外貿易緊緊結合在一起,我們從“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當中,我們相互互補當中,實際上資本輸出的同時商品已經輸出了,無論是消費性的還是投資性的,這一點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
  記者馬洪濤:資本輸出的特征在外貿數據上會有所體現嗎?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肯定會的。因為任何對外投資,相當一大部分是以購買中國的設備出去的。現在就中國的設備,很多領域當中,無論從高鐵、火電、水電各個方面,中國產品的性價比是全球最好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包括一些發達國家在這方面都選擇了中國的產品,大家都很清楚,如果說選擇中國的設備的話,那必然要選擇中國的服務,這幾乎是連在一起的。這一點最能夠說明中國外貿質量的提升和附加值的增加。
  中國加入WTO以來,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貿易和對外直接投資呈現強勁增長態勢,中國開始實現從“商品輸出”到“資本輸出”的角色轉變。目前,中國已成為資本輸出大國。傳統的服裝、玩具等低附加值產品正在淡出人們的視野,取而代之的是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
  2013年12月,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站舉行了奠基儀式,其中包含兩個中國製造的核反應堆;2014年7月由中國企業參與建設的安卡拉至伊斯坦布爾的高鐵全線通車,開闢了現代化的新絲路。從高鐵、核電到火電、水電和高端裝備製造業,越來越多的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正在成為中國出口的重頭戲。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過去很多領域,由於我的發展沒有達到這個水平我進不去,舉個非常簡單的道理,比如說我們的發電設備,很長一個時期我們是進口的,現在很多過去我們的進口的合作伙伴,變成了我們的合資伙伴,甚至變成了購買很多中國生產的本土設備的伙伴,這就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我認為中國市場的進一步拓展,完全取決於中國自身競爭力的提高和自己的發展所開闢出的市場。
  記者馬洪濤:我也看到一些評論,包括一些市場調查,他們發現在很多新興市場對於引進投資方面,當地似乎更喜歡美國和日本的投資,對於中國的投資總是心存一些疑慮。你覺得在未來,如果說存在這樣的疑慮,中國方面應該如何打消這些疑慮?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這種現象有,但是我看到的現象恰恰是另外一種現象。因為什麼呢?我們長期從事這個工作,我們很清楚任何一件事都不是一天可以改變的。對中國的產品,特別是高科技產品和中國的設備,也不是一下子可以接受的。但是這個接受速度超出我的想象。認可程度是超出我的想象。我這裡很多例子可以舉,甚至你看到這個項目好像是一個國際合作的項目,真正打開以後,會發現這裡面很多都是中國的產品。
  記者馬洪濤:而且新興市場會慢慢地意識到中國的價值。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這已經很快了,已經非常快了。
  半小時觀察
  高虎城部長的解讀為我們展開了中國經濟的一盤大棋。中國的經濟實力早已贏得國際的信任。中國不再是國際經貿棋盤上的一枚棋子,而是變成了下棋者,變成了謀篇佈局的引領者。角色的轉變既是實力的彰顯也是保證自身利益的需要。而在國際上,更多的國家對中國也充滿期待,希望中國能夠引領世界經濟朝著更加健康的軌道前行。(來源:央視財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x08cxfn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